4.2核心药对分析两地区的核心药对挖掘结果显示,关联度较高的药对为甘草半夏、附子半夏、白术半夏、甘草附子、甘草白术、干姜甘草、干姜半夏、茯苓半夏、川乌半夏、黄芪半夏等。甘草有调和诸药之功,与半夏、附子同用可以缓和其燥烈之性,减少药物对机体的刺激作用。附子与半夏配伍,温阳化痰,相辅相成,散脏腑经络、肌表上下的痰饮停滞,使阴寒得散,水湿得化,痰饮得消。白术与半夏配伍健脾化痰,治疗湿痰上犯清阳之头痛、眩晕,甚则呕吐痰涎者。茯苓与半夏配伍可以化痰利湿,治疗痰湿壅滞之咳喘声重,痰白质稀者。川乌与半夏配伍具有拔毒生肌,可以用来治疗外伤造成的骨折、脱位和软组织损伤等。半夏与黄芪配伍可以益气健脾、化痰开结等。两地区在配伍用药方面各有一些特点,华中地区临床反药同方常配伍化痰温中类药物,如半夏甘草、半夏干姜等;而华东的区则常以活血健脾类药物配伍,如白术半夏、当归半夏等。
4.3核心药组分析两地区核心药组结果显示,出现较多的有附子甘草半夏、甘草干姜半夏、白术甘草半夏、党参甘草半夏、甘草黄芩半夏、附子干姜半夏、川乌甘草半夏、甘草干姜附子、附子茯苓半夏等,多由温阳化痰、健脾益气的药物为主,也见辅以清化,以适应于临证复杂病情。
5结论
通过收集华中、华东两地区的临床反药同方配伍的处方,运用频繁模式及频繁关联且相关模式进行挖掘后发现,两地区相比,核心药物除附子、半夏外,华中地区支持度较高的有干姜、白术等;而华东地区支持度较高的药物有当归、川芎等,两地区核心药对除附子半夏外,有甘草半夏、附子半夏、白术半夏等;华中地区支持度较高的药对还有半夏甘草、半夏干姜等,华东地区支持度较高的则有白术半夏、当归半夏等,两地区临床应用的核心药组为附子甘草半夏、甘草干姜半夏、白术甘草半夏等。结果提示,“十八反”反药同方配伍多以温阳化痰为主,并配伍健脾、补气、利湿等药物。另外,从“十八反”在不同地区分布使用情况来看,华中地区使用的药物以化痰、温中、补气为主,而华东地区使用的药物以祛风湿、活血补气为主,不同药对和不同药组的使用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区病症的分布和治疗有关,在以后研究中会进一步探讨。通过两地区的关联分析,说明华中、华东地区在“十八反”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附子半夏配伍,同时在配伍用药方面各有一些特点。附子与半夏的配伍早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就有记载,如《伤寒论》中记载小青龙汤的加减中出现附子与半夏配伍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之症;《金匮要略》中记载的附子粳米汤中附子与半夏配伍治疗脾胃虚寒、水湿内停的腹满痛证,可见附子与半夏的配伍在古代就有应用,本文通过数据挖掘发现,“十八反”乌头组与半夏的配伍在临床中应用较多。另外,医家认为“十八反”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某些痼疾、险症和急症,对于“十八反”反药的现代应用,将对其进行深一步的研究[7]。
[参考文献]
[1]张从正.儒门事亲[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718.
[2]李文林,范欣生,段金廒,等. 中药十八反的现代临床应用数据分析与思考[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5):231.
[3]钱冬女,邢加慧.浅谈“半蒌贝蔹及攻乌”[J] .海峡药学,2010,22(6):206.
[4]宋立人.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
[5]尚尔鑫,范欣生,段金廒,等.基于关联规则的中药配伍禁忌配伍特点的分析[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6):421.
[6]卞雅莉,范欣生,陶静,等.十八反附子半夏同方配伍的关联规则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5):1953.
[7]范欣生,尚尔鑫,陶静,等.“十八反”同方配伍探讨[J] .中医杂志,2011,52(12):991.
|